独立创新 智造未来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“慢创业”的马浩

2017-02-07 22:58:37

有人认为创业需要快速验证,比如之前先锋志(vangzine)介绍的李刚(文章《激进派李刚:要么活得好,要么挂得早》);但也有人觉得创业应该慢工出细活,比如愿景品牌设计的创始人马浩。


为了创业,马浩沉淀了五年的时间。


2009年的某一天,进入东道设计实习的马浩来到北京,在他们办公室附近的天桥下睡了一宿,算是正式开启了“北漂”生活。而他的目标很明确:为将来自己出来创业积累经验。之后,他保持着一年换一家公司的“传统”,在几家有名的品牌设计公司与工业设计公司都待过。在马浩看来,自己经历的正是以后要注意的,所以他必须得经历更多。在这个过程中马浩也有动摇。他说自己很喜欢第四家公司洛可可的企业文化,也有很多理由一直留在那里不走,但在纠结过后还是没有停留,因为心中关于创业的火苗一直没办法完全熄灭。在先锋志看来,这是一种执念。 


正因为这样,所以他并不认同“设计师创业要趁早”的说法。“趁早创业的确会有激情,但这个时候你有经验吗?你了解流程吗?熟悉市场吗?知道客户想要什么吗?不说为设计圈提气,至少要为自己负责,这就需要沉淀,所以我认为设计师积累3-5年后出来创业最合适。”


“愿景品牌设计”这个品牌虽然2010年就注册,但一直都没有进行实际的独立运营,而经过一番“卧薪尝胆”的马浩,终于自认为有能力扛起它前进了。 作为一个创业公司,拿什么去跟大的设计公司比?马浩认为有三点:流程、效率和责任,而这三点始终贯彻在我们的服务中。


虽然设计师都会给我们一种天马行空的感觉,但马浩和他的团队却严格执行着一套设计流程。他们把此流程称作“四部曲理论”:从市场中寻找冲突,从冲突中寻求定位,从定位中研究品牌,再从研究中塑造品牌。马浩对这套由自己过去经验转化出的理论非常自信,甚至有些得意。“有的公司接到一个案子后便立马开始执行,让下面的各位设计师开始画草图,最后再给很多套备选方案供客户选择,实际上做了非常多无用功,而我们则是通过前期的品牌形象研究,梳理出明确的设计策略,避免了走弯路,保证了方案的‘准确性’。”

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设计师用专业的知识为客户解决问题,而不是让客户在海量的方案里做出选择。当然,这样做的代价也是“慢下来”,拿工业设计来说,他们需要至少三周过一遍流程才能开始设计工作。不过马浩却认为“慢下来”是为了“更快”,这种一步一个脚印推进的做法避免了“回头 ”,反而节省了时间,提高了效率。     

 

“如果对方要求快速完成设计你们会怎么办?”先锋志

“尽量自己增加时间成本,不行的话就拒绝对方。”马浩

 

“为什么要这样坚持?”先锋志。

“因为时间太短总会出问题,因为时间而降低了设计质量,对客户是很不负责的做法,‘愿景’是一家创业公司,更加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。”马浩。

 

马浩接下来的话更让先锋志感到惊讶。

“我们目前做设计经常会出现不赚钱甚至是赔钱的情况,说出来可能没人会信,但事实就是这样。”

 

设计为主的的创业团队不同于硬件创业团队,他们没有技术核心去拿天使投资,他们能有的除了人力成本就是脑力成本。马浩的起步很艰难,一开始比较难拿到大公司的单子,但他也预料到了这种情况,因此他和合伙人准备了一到两年的储备资金来支持这个公司,这些钱都是他们以前的积累或是借的。马浩说,他们早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,而自己也坚信一步一步的积累能让量变产生质变。

 

“为什么坚信自己能够成功?”先锋志。

“因为好的设计会自己说话,我们把自己一路下来用心设计的东西呈现在大家面前,再对比别人设计,别人的价格,一目了然。”马浩。

 

“但世事难料。”先锋志。

“万一失败了,自己问心无愧就好。”马浩。

 

之所以坚持要“慢下来”做好的设计,是因为马浩觉得中国的设计圈太浮躁了,大多数人都像是在工厂流水线上生产产品。有着“中国平面设计泰斗”之称的陈汉民曾经带给马浩极大的震撼。在一次比赛结束后,他看到这位八十多岁的老先生坐在那里,把眼睛凑得很近,一个一个的筛选参赛作品,这里面可能没有好的作品,但老先生认真的精神却让他觉得一定要尊重设计。

 

“价格可以让步,但设计不能因此而退步。”马浩说。

“我可能不能成为一名大师,但我想做好的设计。”他又补充道。

 

下一步,他还想继续积累,为1000家创业公司做品牌设计或者工业设计。在他看来,只有创业公司才懂创业公司需要什么。采访结束后,马浩邀请先锋志浏览他们成功的设计作品。看来,这是个保留节目。


可以输入500个字符